MR30分布式IO在纸巾折叠包装机的应用
纸巾行业作为民生必需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规模化、高速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纸巾生产的全流程中,折叠包装环节是决定产品外观品质与生产效率的关键。一台先进的纸巾折叠包装机需实现每分钟 150-300 包的生产速度,同时保证折叠整齐度(偏差≤1mm)、封口密封性(无漏纸、无褶皱)、计数准确性(误差≤0.1%)。
纸巾折叠机工艺
纸巾折叠包装机的工艺流程是一个 “连续高速流转 + 精准定位控制” 的复杂过程,以抽纸生产为例,核心环节如下:
原纸放卷与张力控制:大卷原纸通过放卷机构展开,经导向辊输送至折叠单元。此环节需稳定控制原纸张力(5-10N),张力过大易导致纸张拉伸变形,过小则会造成褶皱,需通过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调节磁粉制动器的制动力。
多层折叠成型:原纸经压花辊压出花纹后,进入折叠机构完成多次折叠(常见有 V 折、Z 折、W 折等),形成抽纸的层叠结构。折叠过程中,需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纸边位置,确保每层对齐(偏差≤0.5mm),同时控制折叠辊的转速比(1:1.2-1:1.5),保证折叠长度一致。
分切与计数:折叠后的连续纸堆被旋转刀分切成单包规格(长度100-200mm),同时通过计数传感器记录数量,当达到设定包数(通常10-20 包)时,触发输送机构将纸堆推送至包装单元。分切精度直接影响产品尺寸,刀速与输送速度需严格同步(误差≤1ms)。
包装与封口:纸堆进入包装机后,包装膜经成型器包裹纸堆,通过热封辊完成纵向与横向封口(温度120-180℃),最后经切刀分离成独立包装。此环节需检测包装膜张力与封口温度,防止出现漏封、烫穿等缺陷。
整个工艺过程中,折叠机与包装机需保持高度同步(速度匹配误差≤2%),任何一个环节的信号延迟或控制偏差,都可能导致卡纸、漏装、包装不良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MR30系列远程IO解决方案
MR30系列分布式IO针对纸巾折叠包装机的多工序协同需求,构建起高效的控制网络,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根据设备结构布局,在放卷区、折叠区、分切区、包装区部署 4 个 MR30 从站模块,实现关键信号的就近采集:
放卷区从站:接入张力传感器(4-20mA信号)与原纸边缘光电传感器信号,实时监测原纸张力与跑偏量,采样频率达500Hz,确保张力波动在 0.5N 内得到修正。
折叠区分站:采集折叠辊编码器信号(计算转速与相位)、纸边对齐检测信号,当检测到纸张偏移超过 0.5mm 时,立即输出信号调节导向辊位置,修正偏差。
分切计数分站:接收旋转刀编码器、计数传感器信号,精确计算分切长度与纸堆数量,当计数达到设定值时,触发推送机构动作,响应时间≤10ms。
包装区分站:采集包装膜张力传感器、热封温度传感器(PT100)信号,当温度超过设定值 ±5℃时,自动调节加热功率,保证封口质量。
各从站通过 Profinet 总线与主 PLC 通信,数据传输速率达100Mbps,确保全机信号的实时共享。
针对纸巾产品多规格的特点,MR30分布式 IO 支持快速参数切换:通过HMI可直接修改各分站的控制参数(如折叠长度、分切数量、包装温度),无需重新布线或更换模块。系统预设 10 种常见产品配方,更换规格时一键调用,换型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支持在线修改传感器检测阈值与执行器动作延时,适应不同材质纸张(如薄型棉柔巾、厚型擦手纸)的工艺需求。
明达 MR30 分布式 IO 通过 “分布式控制 + 高可靠性”,为纸巾折叠包装机打造了高效、稳定、柔性的自动化控制平台,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更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成为纸巾生产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助力。
审核编辑 黄宇
- 国产电源模块测试软件功能应用全面解析
- MR30分布式IO在纸巾折叠包装机的应用
- GraniStudio : S7 协议深度剖析
- 斯坦福北大清华学霸联合创业的柔性传感器初创企业,获A股龙头数千万元独家投资
- 一键部署AI对话系统!机智云Gokit5(4G)开发板操作全解
- 更高电压的车载充电机,横河高精度功率测量
- 支持PWM调光 的48V降压36V/1050mA高效调光电源方案( 百分级 vs 千分级 vs 万分级调光)
- RS485转Profinet网关与JRT激光测距传感器在S7-1200 PLC系统中的技术解析与应用
- AI智能零售柜,即拿即走,无感支付
- 碳化硅陶瓷光模块散热基板
- 工业自动化中Modbus RTU转Profibus DP网关的应用与涡街流量计接线配置
- "电源界的瑞士军刀"TCS4332:这颗芯片让电源设计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 探讨双网DDR5工业平板电脑如何成为木工机械设备智能触控核心
- 零碳园区的能源革命:源网荷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景透视
- 创新连接技术赋能高功率应用——拓普联科大电流高端端子解决方案解析
-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发布 安科瑞能碳管理系统助力绿色智造新时代 ——政策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