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纪念馆再现杨之光近70载从艺历程
中新网广州12月19日电 (记者 许青青)“借道寻法——‘杨之光艺术研究’从出版回归展览的实验场域”展18日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该展在《杨之光艺术研究》付梓出版之际,将书籍上的“线性呈现”转化为展览的“立体化呈现”。
   图为展览展出的《一辈子第一回》(草图)吸引参观者。 陈楚红 摄  
该展在《前言》中认为,杨之光既是20世纪上半期岭南画派新国画理念和教育的受惠者,同时也是新中国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新风貌的形成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近70载的从艺历程,交汇了岭南画派、“徐悲鸿-蒋兆和”体系及新中国新国画的演进线索,融汇了百年来的“新国画”艺术精神,是建构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审美范式的大家。
据介绍,岭南画派纪念馆经过数年的资料挖掘和细化分类工作,精选梳理出包括杨之光的作品、创作草图、日记、学习及教学笔记、各个时期照片等近4000项图片资料,并整理出30多万字的文案,数易其稿,编成厚重的《杨之光艺术研究》专集。
本次展览便是由此专集转化而成,分为《变革水墨:从“彩墨”到“没骨”》《海纳百川:从“造像”到“叙事”》《转益多师:从“画派”到“学院”》《借道寻法:从“文献”到“作品”》四大章节。
   展览现场。陈楚红 摄  
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表示,对杨之光的研究,不仅是对20世纪现代水墨人物画风格演变和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系构建过程的考察,同时也是对近百年来广东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中所作的历史贡献的重要界定。
据悉,岭南画派纪念馆建成于1991年。30余年来,岭南画派纪念馆珍藏、保存和建立了诸多海内外岭南名家的作品、手稿、图象、文献等“艺术档案”,承载着纪念二十世纪高擎“国画改革”大旗、发出“艺术革命”先声的岭南画派这段重要的历史记忆。2023年2月该馆被列入“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完)
- 广西农村阿姨,把手编竹篮卖到全世界
 - 再创新高!平均竞争比为92:1
 - 秋季减肥指南!权威食谱,细化到地区
 - 以文化薪火照见时代精神——访2025桂林艺术节开幕式总导演郭爽
 - 2025桂林艺术节明日开幕
 - 《海鸥》飞抵桂林!契诃夫经典话剧即将开演,再现百年前的艺术理想与人生
 - 体检注意了!各年龄段“必查项”差别很大,现在看还不晚
 - 桂林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陈奕君李楚曾小云致辞 马献力主持
 - 大疆买贵不退,胖东来退?回应来了
 - 最低气温跌至“1”字头!强冷空气明晚入桂
 - 看《阵地》说桂林|再无乐群社 但有乐群路
 - 价格大跳水,暴跌超90%!桂林人可以出手了
 - 兴特色农业 助村美人和
 - “阳光玫瑰”怎么了
 - 长假前四天上海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一江一河”水上游览受欢迎
 - 重组消息点燃市场行情,神马股份逆势涨停